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專訪: 陳一丹(騰訊)推動教育發展的“一丹獎基金會”


專訪:“公益事業持續發展的方法就是透明、透明、透明”

騰訊公司主要創始人之一陳一丹前來歐洲推廣今年新成立的推動教育發展的“一丹獎基金會”。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陳一丹談到中國社會信仰缺失的問題,也介紹了在中國公益基金會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德國之聲:為什麼您會想到成立一丹獎?

陳一丹:我覺得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育是最複雜的社會體系,牽扯到的不僅是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還牽扯到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但教育也是最重要的體系,因為它可以解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所以我認為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教育是一個idea,應該把這個idea傳播開來,所以應該有一個平台來推動。另外面對未來的挑戰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解決教育體系問題,各國之間可以相互借鑒。因此我覺得還是應該用這個idea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認識教育、推動教育,在這一思路下我推出了一丹獎。

德國之聲:您提到的"教育"這個詞具體指代的是那一層面的教育呢?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或者成人教育?

陳一丹:教育對我而言是一個大概念,除了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習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甚至影響一個人信仰和性格養成的宗教教育以及文化教育,這些大的概念都包含在內,不受限制。

德國之聲:那麼您現在是希望能夠通過一丹獎的設置在全球範圍內改變教育制度教育體系?

陳一丹:如何去推動教育的發展呢?我們希望這個獎項不僅是表彰過去的成就,同時還要展望未來。所以我們為這個獎項的評選定了4個原則:面向未來、創新性、變革性和持續性

德國之聲:聽起來按照這4項標準,中國的一位鄉村代課老師大概得不到一丹獎。

陳一丹:我們每年在發展過程中都可能碰到不同的教育問題,每年取得的教育貢獻和改革也有所不同。應該說各個領域的人員都有可能獲獎,只要獲獎人員能解決教育方面的問題並形成效果。我自己希望評選出來的都是專業性的、權威性的、有影響力的個人或組織。

德國之聲:您曾在談到中國社會問題時說過"因為沒有信仰教育,所以就以利益為先",您認為教育的作用是應該讓每個人都有信仰嗎?

陳一丹:中國人對教育的理解回歸為兩個字:教和育。教育不僅是教授人知識和技能,還培育人格、思想和品德等等。所以教育包含人的品德及性格的形成,這一點非常重要。教育大概念中的信仰問題,信仰對價值觀的形成、對社會以及自己的認識、把握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作用都很大。沒有信仰,人有時候容易走偏。這個社會裡存在著金錢的導向、物質的導向等等。信仰最終是導人向善。

德國之聲:您這一次來歐洲推廣一丹獎和哪些機構接洽聯繫呢?

陳一丹:主要是選擇和教育有關的持份者,例如大學以及和教育相關的前沿探索的研究機構、與教育相關的基金會等等。聯繫這些機構一是交流教育本身,另一個也是為了獲得最好的提名。

德國之聲:您覺得在中國做慈善基金會和在西方做哪些不同?

陳一丹:首先是現代公益的背景不同。西方現代公益發展的時間比較長了,所以公益理念和做法也比較成熟,已經融入日常生活,另外公益法律方面也更為健全,所以西方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公益文化。中國其實有一種深厚的公益文化。待人向善這些傳統思想都屬於公益觀念。但是100多年來,由於戰爭和社會動盪,中國人雖然有公益理念,卻沒有形成現代公益(事業)。但是過去十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益事業在中國獲得蓬勃發展,形成規模。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越來越慷慨地做公益,形成一種普遍現象。另外,以前中國人個體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並不是特別多,一般都是在自然災害發生後通過單位組織捐款的形式參與其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人借助互聯網的平台更容易地參與公益活動,形成中國獨有的互聯網公益文化爆發式的發展,一枝獨秀。如果想讓互聯網公益平台實現持續發展,方法就是透明、透明、透明。

德國之聲:您認為在中國現有的條件下,公益基金會帳務公開到何種程度是合適的?

陳一丹:今年中國出台了《慈善法》。這個法律的出台說明慈善公益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法律框架打下,公益慈善事業可以進一步優化提升。《慈善法》對基金會的財務監管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基金會定期公開財務賬目,包括審計報告等等。法律的規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想把公益基金會運作得好,需要超越法律的要求,比法律規定得更透明,也就會越有效。

德國之聲:你覺得在中國做公益基金會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哪些?

陳一丹:根據不同的社會痛點,中國已經湧現出不同的NGOs和基金會。但是想繼續往前走,需要走得更專業。把公益事業做得更專業性,找合適的人才,產出的社會效果,這一步還是需要跨過的,也是一種挑戰。公益專業人才,專業能力提升,專業的輸出效果,甚至專業的公益策略讓一個個的NGO和基金會進一步地專業化成長,這就會讓有厚度的中國公益力量上一個大的台階。

德國之聲:隨著非公立公益組織數量的增長與發展,公立公益組織會不會有一種"地盤被搶"的感覺呢?

陳一丹: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民間資本投入和捐贈的基金會在高速發展。公益本身需要做的事也越來越多。公辦、民辦公益基金會都要發展,才能做更多事。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很多公立機構都持開放和學習的態度。這些機構積極地學習開放如何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公益,對他們自己也都是有好處的,對資金來源和開展力量都有幫助,優勢可以結合起來。中國很大,不平衡的地方很多,公益的事業做不完,可以更開放地一起去做。國營經濟和民營經濟可以一起協調共同發展,公益事業也是如此。而且出發點更好,之間不存在競爭,而是一起做永遠做不完的社會公益。





陳一丹是騰訊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2013年3月發起成立深圳市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2016年推出一丹獎基金會( http://www.yidanprize.org/sc/index.php ),專門用來表彰及支持推動教育創新、所作貢獻具長遠影響的個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COM


壹基金成功"獨身"變公募基金

本週二(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正式宣布成立。至此,壹基金持續一年之久尋求獨立合法身份,辦理公募基金會的申請終於塵埃落定。(13.01.2011)


多家公益基金建立網站提高信息透明度

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不少公益性基金會以及其他非政府組織,而社會捐贈是其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部分。但這些捐贈使用的透明度卻遠遠不及基金會本身的發展速度,基金會中心網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現象. (12.07.2010)


日期 18.12.2016
作者 洪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