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青年海外協力隊,獲頒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Award)的"政府服務獎"



日本為世界做出的國際貢獻之一。
青年海外協力隊,獲頒麥格塞塞獎的政府服務獎(吉崗逸夫)|http://www.nippon.com/hk/currents/d00259/

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Award)被稱為亞洲的諾貝爾獎。該獎每年頒發給亞洲地區的在社會貢獻方面做出傑出成就的個人或團體。今年榮獲這個獎項之一的政府服務獎的,是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青年海外協力隊。曾經是協力隊隊員的記者親往採訪,生動地報道了他們活動情況。


青年海外協力隊(JOCV(※1))屬日本外務省管轄,參加者為擁有日本國籍的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至今為止已經向亞洲、非洲、中南美、南太平洋等開發中國家共計88國派遣41,778人。協力隊之所以堅持了50年,也許正是因為日本的青年深入各地,得到當地深厚信賴的緣故。不過,他們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在這50年中經歷了許多的坎坷和曲折。
戰地記者的原點是協力隊員

我自己也曾在協力隊創建第7年的1972年加入過協力隊,作為攝影師被派遣到衣索比亞國營電視臺工作。當時我20歲,與同一批隊員共24人惶恐不安地進入當地。包括我在內,當時大多數年輕人都是第1次走出日本,來到海外。


我們在訓練所裏接受了3個月(現在是70天)的語言研修等訓練,雖然能說一點,但還達不到充滿自信地與當地人交流的水準。初到工作地點的那天,因為聽不懂經理說的話,只好請英語好的朋友在電話上給我翻譯了一下,十分狼狽。但是,在回國之前,我接到資訊省大臣「召集攝影師開個研習班」的要求,在研習班上做了1個星期的指導工作,這時語言已經能夠勝任了。回到日本後,我進了報社,去過68個國家,採訪了波斯灣戰爭、柬埔寨聯合國維和行動(PKO)、盧安達內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雖然逐漸被稱為「戰地記者」,但我覺得我的原點其實還是協力隊的那段經歷。


1972年,作為青年海外協力隊員被派遣到衣索比亞國營電視臺的筆者


(※1)^ Japan Overseas Cooperation Volunteers


下一頁 在日本獨特創意下誕生的協力隊


123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