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Shohei Ohtani, nicknamed "Shotime"將向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捐出6萬個棒球手套。

 Shohei Ohtani, nicknamed "Shotime",

這兩天,日本媒體都在熱烈地討論著一個話題。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打球的著名球星大谷翔平,發起了一個名為「一起來打棒球」的活動。他將向全日本約2萬所的小學,捐出6萬個棒球手套。此舉感動了很多人。
大谷翔平是上個星期在個人IG帳號上,發佈這一消息的。他說打算贈送給全日本每一所小學3個棒球手套。都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用的。考慮到會有左撇子的小朋友,為了不讓他們錯失與棒球結緣的機會,他決定送出2個左手手套,還有1個左撇子專用的右手手套。這篇文章得到了100多萬粉絲的點讚。
這幾天有記者實地走訪了各地的小學。看到校方紛紛把這則新聞的剪報貼在牆上,列為全校朝會的報告主題。有的學校沒有棒球場,但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表示,會利用下課時間傳接球,週末也會到公園或棒球場去打棒球。現在,孩子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夠趕快用上一次大谷送的棒球手套。
大谷說:「我希望這個手套能成為我們下一代『夢想與勇氣』的象徵。因為棒球給了我擁有充實人生的機會,所以我希望透過捐贈手套這件事,讓孩子們接觸棒球這項運動,並激發孩童們對棒球的興趣。」
據統計,大谷翔平送出這6萬個手套,預計要花上10億日圓(約合2.1億元台幣),但這對大谷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已經成為自由球員的大谷,現在是美國各大球隊爭相簽約的對象。有望簽訂大聯盟史上最豐厚的5億美元(約合162億元新台幣)的合約。
很多成功人士都會用捐贈的方式來回饋社會。大谷這一次的回饋方式卻十分特別。因為他捐贈的對象,是和自己當年一樣追求夢想的棒球少年。同時他還照顧到了左撇子的孩子們,讓人感到非常溫暖。
今天的日本,也面臨了棒球人口逐漸萎縮的狀況。身為大聯盟頂級球星的大谷,正在為今後棒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能是 1 人、正在打網球和文字的圖像
和其他8,586人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西雅圖捐贈美事利天下: "Giving the Gift of Calder".....藝術品收藏家的故事集慈善事業,基金會,美術館。青少年藝術教育 活動雕塑家 柯爾達/卡爾代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考爾德 )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感動我的 (12 ):1.校友吳鳴《秋光拾得》(2023) 新書發表精神爽:"拾得" 真義,友情親情;"化腐朽為神奇",彭博的教育故事。2.《 文訊 11月號/2023 第457期》緣分:主編 高唯、李元璋、張系國《回鄉之樂樂如何》。 "懷念作家 (林亨泰、王文興、林泠)" vs "三家英文報刊訃文版"...... 。3. 西雅圖捐贈美事利天下: "Giving the Gift of Calder".....藝術品收藏家的故事集(James Michener。義大利前總理2萬5千件 vs Calder’s sculptures and mobiles).、慈善事業,基金會,美術館。青少年藝術教育 活動雕塑家 柯爾達/卡爾代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考爾德 )的作品就像這大海一樣----有著相同的魅力,即不斷變化,永葆新奇。......我的blog數篇直播和紐約時報多篇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63220962008221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3/10/12-giving-gift-of-calder-alexander.html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After Charles Feeney piling up billions in business, he pledged to donate almost all of his money to causes before he died.

 

查爾斯·菲尼 (Charles Feeney) 去世,享年 92 歲

在累積了數十億美元的生意後,他承諾在去世前將幾乎所有的錢捐給慈善事業。 他成功了,然後過著更樸素的生活。




《富比士》稱,在這樣的富豪中,從來沒有人在生前如此徹底地捐出一筆財富。 但正如菲尼先生在簽署承諾書時所說:「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比在有生之年進行捐贈、親自致力於改善人類狀況的有意義的努力對個人更有價值、更恰當的財富使用方式了。”


Charles Feeney, Who Made a Fortune and Then Gave It Away, Dies at 92

After piling up billions in business, he pledged to donate almost all of his money to causes before he died. He succeeded, and then lived a more modest life.



Forbes said that no one of such riches had ever given away a fortune so completely while still alive. But as Mr. Feeney said as he signed on to the pledge: “I cannot think of a more personally rewarding and appropriate use of wealth than to give while one is living, to personally devote oneself to meaningful effort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ttps://www.nytimes.com/2023/10/09/business/charles-f-feeney-dead.html

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報導者

 #創辦人的話【報導者8週年:感謝來自每一筆捐款的重量】


親愛的讀者你好,我是《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

 

從2015年9月1日創辦《報導者》至今,一轉眼已是8年。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非營利媒體這條路如此艱辛,是什麼原因支撐你走到現在?

 

剛開始我的回答都是:理想、熱情、使命感,這的確是我的內在信念與驅力。但直到去年(2022)《報導者》與台中科博館合辦贊助者大會發生的一個小故事,我才更加明白,支撐我和同事們走過這8年的最重要動力來自何方。   

 

舉辦贊助者大會,是為了表達對於捐款者的感謝,也希望透過「開放編輯室」的方式與支持者實質互動。但沒想到,許多捐款者上台分享心情時強調,他們更想感謝《報導者》的努力。

 

這場活動結束後,有一位看起來非常害羞的年輕人跑來舞台旁邊跟我說,她是中國醫藥大學領清寒獎學金的大五學生,她不懂新聞,但知道《報導者》每一篇深度報導都花了很多時間跟人力,雖然她的能力很有限,但她希望《報導者》能夠活下去,因此每次領到獎學金時都會捐一部份給《報導者》,希望能夠支持我們做出更多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報導。

 

那一刻,我這個50多歲中年大叔的眼淚差點不爭氣掉了下來。這些年我和同事們在惡劣大環境中奮鬥不懈的辛苦,也彷彿得到了最大的慰撫。

 

對我來說,這就是「捐款的重量」。無論捐款多少,也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支持,過去8年來每一筆捐款都具有同樣的重量。後來我跟同事們分享這段小故事時強調,每一筆捐款都是沈重的負託,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做好每一項報導,也必須與時俱進讓報導發揮更大影響力,才能承擔起每一筆捐款的重量。

 

在這場贊助者大會結束後,我們也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向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及美國非營利調查報導網站《ProPublica》看齊,與支持者更加密切互動,並且建立更穩定的贊助架構,藉此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衛報》與《ProPublica》能夠獲得大眾贊助支持,在於堅守獨立自主精神及持續推出優質報導。《ProPublica》具有的「民間公共媒體」特性,正是《報導者》的自我定位與期許。而《衛報》與《ProPublica》爭取讀者長期捐款的努力,也是《報導者》應該學習之處。 

 

過去8年,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接受大眾贊助的情況,往往受到具有時效性的報導議題牽動,在不同時期高低起伏甚大,但《報導者》投入深度調查報導及各項多媒體內容的人力、時間成本卻是有增無減。對於非營利組織的長遠發展而言,這顯然是有待努力改善的當務之急。

 

因此,在堅持 #所有內容都是免費閱讀 、#不設付費牆 的公共精神前提下,經過長期討論與讀者意見調查,我們決定推出以 #增加附加價值 為核心的 #報導者支持方案。

 

從今天(9/1)起,我們邀請所有讀者與贊助者,用最適合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➀ 你可以 #免費註冊網站 成為 #探索者

➁ 你可以 #捐款任意金額 成為 #行動者

➂ 你可以 #每月定期定額贊助500元以上 成為 #開創者

 

加入支持方案的附加價值包括:網站進階閱讀功能;訂閱「報導者精選」、「採訪幕後故事」、「報導者營運手記」3種電子報;報導者基金會季度工作報告;贊助者交流活動;報導者付費活動優惠;報導者新書出版品優惠;國家兩廳院「廳院人」會籍;藝文活動贈票抽獎等。 

 

在《報導者》8週年生日之際,我們希望透過這項支持方案,能夠讓每月定期定額捐款繼續成長及趨向穩定。小額捐款的擴大規模與長期支持,絕對是非營利媒體健全體質的最重要基石,《報導者》也才能持續邁向「壯大非營利媒體,深耕社會影響力」的願景目標。 

 

我們深信,在這個假新聞與不實資訊充斥的年代,支持獨立媒體到新聞現場帶回事實真相,這件事從未如此重要。我們會繼續努力找回媒體應有的公共性,繼續兢兢業業、全力以赴,以承擔過去、現在及未來每一筆「捐款的重量」。

 

👉誠摯地邀請你,現在就加入支持方案: https://pse.is/59atve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雜記慈善“Every man is guilty of all the good he did not do.” — Voltaire

 

“Every man is guilty of all the good he did not do.”

— Voltaire

NTU 校友捐上億  圖書館


匿名人前幾天去學校總圖參加「致強大廳」整建後的啟用儀式。我擔任校長期間,經由周家蓓副校長的積極爭取,本校經濟系校友謝南強慷慨捐助大廳整修工程款,使圖書館更符合學生的多樣需求。我當時也同步請圖書館和總務處整修地下室閱覽空間。公共工程所受規範很多,所以這些工程無法在我任內即時完工,但在我卸任後八個月完工,已經是很高效率了。


儀式後,我正好去看「日然廳」的「俞大維」先生紀念特展。俞先生出自紹興俞家,家族枝繁葉茂,許多人都曾在近代中國史扮演重要角色;俞先生更在抗戰以及來臺期間,為我國兵工和國防等作出重大貢獻。策展人很用心,收羅的許多文物極有紀念價值。我注意到俞先生藏書中有許多大陸的文史資料,包括大陸將領對內戰幾場重大戰役的回顧;據悉這些書是當年國防部特地為其從海外購來。捐十幾億美金,整理Kasas 某小型大學校園


巴菲特捐股票給某慈善機構


上月自台北港運往烏克蘭48輛消防、救護車…將於28日泊靠波蘭「團結工聯」所在的格但斯克港,然後上岸以26輛大卡車載運在一週後送進烏克蘭!再分發到前線最需要之城鄉…另有美國休斯頓「世台基金會」捐贈的兩輛亦自大西洋運抵(首批總計50輛)!這是台灣人的民間愛心展現,故在今早9:00的「看破新聞」專訪行善不欲人知的白董!請他報告來龍去脈、以及未來還有數十輛再分批運送*

港運往烏克蘭48輛消防、救護車…將於28日泊靠波蘭「團結工聯」所在的格但斯克港,然後上岸以26輛大卡車載運在一週後送進烏克蘭!再分發到前線最需要之城鄉…另有美國休斯頓「世台基金會」捐贈的兩輛亦自大西洋運抵(首批總計50輛)!這是台灣人的民間愛心展現,故在今早9:00的「看破新聞」專訪行善不欲人知的白董!請他報告來龍去脈、以及未來還有數十輛再分批運送*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Bloomberg Philantrofies

 Join curator Rosie Broadley to discover how Paul McCartney came to show his exceptional archive of unseen photography at the Gallery.


📆 7 July, 19.00-20.00

Book now ➡️ https://ow.ly/A83o50P1G7f 


Supported by 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 1964 Paul McCartney

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簡談私立大學的捐贈:東海大學、中原大學、臺灣大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15626052874343

簡談私立大學的捐贈:東海大學、中原大學、臺灣大學...... 

這篇以直播方式簡談捐贈,以私立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等為主、略談國立臺灣大學、清華打學等為輔.....原來要回應東海大學FB非官方論壇 的一篇 (談些幫助東海的策略、建言等),可現在找不到.....


簡單自我介紹,鍾漢清,(Hanching Chung,  blogs 約1打)  東海大學1975級工業工程,

服務幾家外商約10年 ()1979~1995);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 (ERSO 1981~85)

自創過顧問公司近10年,出版約20本書,目前退休。 

Youtube兩channels: 漢清講堂 (2014!2020 約260片 )、漢清佳美 (2022年起);Hanching Chung,  blogs 約1打


---

東海大學FB非官方論壇

我覺得可能有必要說明一下這個論壇的功用。
基本上,跟東海有關的FB討論群組很多,本論壇只是其中之一。
每個社群都有他們不同的群眾,像如果你是學生,可能去東海大學家族,或是Dcard東海大學版,那裡學生會多一些,也比較關心學生的話題;如果你是校友,去東海大學校友總會版,會看到比較多的校友在那發言(特別是資深校友們);再不濟想要發洩情緒或是純粹周瑜蔣幹話,可以考慮去靠北東海一類的社團匿名發言。
這個非官方論壇成立於2012年3月(已經8年了!),當時只是小弟我和一些學生聊天磕瓜子閒談學校事的地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裡的屬性變成比較是教職員工發言的所在,而且調性也比較走向批判的一面。其實每個社群的特色都是不經意的演進而來的,作為管理員,小弟我也沒有強求設定這個社群應該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只要版面不要有太多跟東海無關的廣告就好了。
年輕時候唸過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 不如吾聞而藥之。我覺得學校行政領導其實可以放輕鬆看待這個論壇,說不定這裡的實話要比假新聞多一些。東海的事情,只有東海人最關心,如果不是惡意攻訐,平日裡多些建議管道,看到問題就反應,看到誤會就解釋,不也挺好嗎?如果可以透過這個論壇達到溝通的目的,那就最好不過了,這是作為管理員的小弟我小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