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THE SASAKAWA FOUNDATIONS?

日本是真正的佛傳大國;各寺都還是寶藏;
各基金會贊助中國翻譯日本圖書:
像南京大學出版社 的"閱讀日本書系" (戰後漫畫50年史(戦後マンガ50年史)),由笹川Sasakawa日中友好基金會

暫時搞不清楚的  THE SASAKAWA FOUNDATIONS?

笹川平和財団 - THE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https://www.spf.org/
笹川平和財団は国際理解・国際交流および国際協力を推進する公益財団法人です。

笹川良一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笹川良一
笹川 良一(ささかわ りょういち、1899年(明治32年)5月4日 - 1995年(平成7年)7月18日)は、日本の政治運動家、社会奉仕活動家。 国粋大衆党総裁、国際勝共連合名誉会長、衆議院議員、財団法人日本船舶振興会(現:公益財団法人日本財団)会長、全日本カレー工業協同組合特別顧問、福岡工業大学理事長を務めた。称号は箕面市名誉市民。勲一等旭日大綬章受章者。 目次. [非表示]. 1 人物; 2 生涯. 2.1 生い立ち; 2.2 政治活動; 2.3 A級戦犯容疑と「巣鴨日記」; 2.4 戦犯者救済活動; 2.5 モーターボート競走; 2.6 ...
笹川陽平 · ‎笹川堯 · ‎笹川博義 · ‎日本財団

笹川平和財団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笹川平和財団
この記事には複数の問題があります。改善やノートページでの議論にご協力ください。 一次情報源または主題と関係の深い情報源のみに頼って書かれています。(2016年8月); 独立記事作成の目安を満たしていないおそれがあります。(2016年8月); 宣伝広告的であり、中立的な観点で書き直す必要があります。(2016年8月). 公益財団法人笹川平和財団. The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団体種類, 公益財団法人. 設立, 1986年9月1日. 所在地, 東京都港区虎ノ門一丁目15番16号笹川平和財団ビル. 法人番号 ...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USA

https://spfusa.org/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USA is dedicated to strengthening U.S.-Japan relations through education, programs, and research.

笹川科学研究助成 | 協会の助成活動 | 公益財団法人日本科学協会

www.jss.or.jp/ikusei/sasakawa/
2017/10/16 - 公益財団法人日本科学協会 笹川科学研究助成係. 〒107-0052 東京都港区赤坂1丁目2番2号 日本財団ビル5F TEL 03-6229-5365 FAX 03-6229-5369 Email:josei@jss.or.jp ※恐れ入りますが、Yahooメールの使用はご遠慮ください。 助成が決定した後に、所定の手続きに基いて助成金を交付いたします。 助成内定及び決定後の各種手続きについて ...

笹川スポーツ財団

https://www.ssf.or.jp/
笹川スポーツ財団は、「スポーツ・フォー・エブリワン」を推進する財団です。スポーツシンクタンクとして、スポーツ政策に対する提言や、スポーツに関する研究調査、データの収集・分析・発信を行い、「誰でも・どこでも・いつまでも」スポーツに親しむことができる社会づくりを目指しています。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周潤發夫婦

 周潤發確認裸捐56億 (台幣)!不是沒繼承人,而是太太的遭遇令他下定決心. 裸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事人將一切財產悉數用於公益項目,而一分半毫都不留給自己的子女。最近,周潤發疑似因膝下無子女,欲設立慈善基金會將價值高達56億…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弘道基金會宣布中止不老騎士活動


多數團體和個人,都很難做到主動放棄既有優勢,但弘道基金會在中止「不…
CSR.CW.COM.TW

......更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大眾對老人的看法,讓銀髮族勇於跨出第一步,重拾健康或活力,發現生命意義與希望。

有捨有得,「不老」遍地開花

大多數公益活動受限於經費、型態及受眾等各種因素,只能默默耕耘,鮮少如「不老騎士」可以成為廣為人知的「明星」。也正因如此,主辦單位弘道基金會在10周年這別具意義的時刻,卻表示「以後不騎了」,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苦衷?
弘道執行長李若綺解釋:「其實早在第一年辦完,我們就已經萌生停辦的念頭,因為這個活動可以直接受惠的長輩,實在太少了。」
對弘道來說,「不老騎士」已經實現公共資產與社會品牌的階段性任務,在台灣面臨更嚴重的人口問題時,是讓更多團體參與的時候了。從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不老水手」、遠東百貨的「不老店員」、正聲廣播「不老主播」,弘道不斷與各種產業合作,迸發出新的火花,希望「不老精神」可以深入不同行業的企業責任、公益活動或甚至政府倡議中,讓影響力能遍地開花。

堅持跨界,把挑戰當常態

著眼未來,「不老騎士」的落幕,體現弘道對跨界的堅持;而這份精神,也貫串了整個基金會的經營運作。
弘道目前有七位高階主管,一半沒有社工背景;前執行長林依瑩、現任執行長李若綺,也都不是社工出身;董事會則是由醫師、建築師、中學董事長、人口學教授、信用合作社董事長所組成。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才,帶著不同領域的專業,衝撞對方的認知疆界,也接受對方給予的震撼教育。
從爭取募款以穩定財務、調整人事符合組織策略、創新方案進行社會設計、開發商品邊學公關和美編,還要留意環境變動與長照政策,李若綺用自身為跨界學習做了最好示範。
除了管理及財務工作,李若綺今年還與夥伴共同研發一套桌遊,原本只是想要在服務中與長輩有更多互動與樂趣,後來卻進而推廣到社區中,鼓勵世代間的互動。「我常告訴同事,服務不是我的專業,你們都比我做得更好,但我們必須站在不老騎士的肩上,瞭望跨界的機會,這是弘道的優勢,」李若綺說。

全人服務,轉型壓力大

除了活動跨界、人才跨界,弘道在制度架構上,也不斷在嘗試翻轉。
在前執行長林依瑩的帶領下,弘道發展出許多創新方案,整個組織規模從70多人擴展到500人,但回過頭看團隊,制度與能力必須盡快跟上,與市場重新對焦。
談到這點,李若綺眉頭一緊:「弘道有一半以上的人力都投入在居家照顧服務,四年前基金會從傳統的居家照顧轉型為all-in-one整合型全人服務,這要跨越時空與傳統服務模式的限制,回歸以人為需求的服務提供,從每日固定時段提供服務,改成一日多次、短時間、小區域的客製化服務,制度轉型的壓力真的好大!」
儘管辛苦,但為了讓每位長者都能夠在熟悉的地方終老、安老,弘道依然堅守這項創舉。
過去十年,弘道以一顆「憨膽」無視周遭冷眼,騎出一條高齡社會要走的路。就像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創新改變的人,一開始會被嘲笑是呆瓜,當他改變規則,跨過紅線,將成為眾矢之的,最終,當改變成真,他轉身成了英雄。
不是弘道造就了英雄,不老的精神才是英雄背後的DNA。
(特約編輯:李怡賢)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美國 The Deming Institute 勸募

美國
Will You Help The Deming Institute?
http://hcdeming.blogspot.tw/2017/12/will-you-help-deming-institute.html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舊文

我有位朋友,身為董事長事長,對捐錢很睿智:他認為大學的胃口都太大,所以將同等金額捐給中小學,效果必大得多。不過,台灣的大學家數多,而人在江湖,有時候是逃不掉的。
我有位學長是某私立大學的樂捐大戶。他今年突然很有感觸,說一直捐款,不過校譽似乎還是今不如昔,不知道怎麼辦。
美國第一大產業當然是教育界,其次是醫療界.......。我前幾天跟某位政府醫療界的朋友說,醫學業主要學門至少有10門,而美國的許多醫院組合都很大、有錢,他們付得起天王巨星的錢給演講者。.......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減災希望工程」:慈濟在花蓮縣所援建的六校完成 (楊舜斌 慈濟月刊電子報)

減災優先 花東校舍危樓 慈濟援建完成
撰文‧楊舜斌
攝影‧顏霖沼
歷經十八個月的工期, 「減災希望工程」在花蓮縣所援建的六校,終於全數完工。慈濟援建全臺二十六所學校老舊教室及場館,從預防、減災出發,
在易受天然災害的臺灣土地,期盼將災難風險降到最低,讓代代子弟平安成長。



十月二十四日一早,花蓮縣國風國中的校門口和往日有些不同,一臺臺校車陸續抵達,穿著童軍服的童軍團學生,與老師們忙進忙出,接待來自明義國小、中原國小、佳民國小、化仁國中、玉里國中等五所學校師生及貴賓。

一掃多日陰雨綿綿,在藍天白雲晴空下,剛完工的國風國中教學大樓,顯得更加明亮雄偉;而慈濟基金會援建花蓮六校「減災希望工程」校舍捐贈暨聯合啟用典禮,在這熱鬧的氣氛中展開。



典禮開場,由明義國小的藝術才能班師生帶來弦樂表演,旋律輕快的《綠袖子變奏曲》,隱含著一分深層的意涵與感恩。

明義國小弦樂團李柔羚老師分享,《綠袖子變奏曲》是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所做,他所任職的英國聖保羅女子學校,為了管弦樂團而建置隔音工程,霍爾斯特寫了四個樂章來慶祝完工、向校方表達謝意,《綠袖子變奏曲》就是其中一首。

這個場景距今剛好一百年,對明義國小的師生來說,這首曲子也有相同的意義。

慈濟基金會為明義國小重建一棟五層樓的藝才大樓,其中包括藝術才能班三至六年級的教室,以及演藝廳、舞蹈教室與多達二十二間的個別練習教室;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也安排在這棟嶄新的大樓內學習。

明義國小校長吳惠貞說:「除了考量安全性讓家長放心,也期待新生和這棟樓成為生命共同體,讓愛心與安全建築的觀念在他們心裏萌芽。」

軟弱地層
階梯塌陷如波浪

緊接著,在去年全國賽事拿下第一名的國風國中直笛隊上臺,在帶隊老師周宜蓁的指揮下,完美演出將在十二月參加花蓮縣賽的曲目《D小調交響曲》第四樂章。

國風國中是一九六八年臺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時,第一批設立的學校,創校四十九年來孕育近三萬位校友。在少子化的現代,它是花東地區班級數、學生數最多的學校,目前全校有近一千五百位學生。

國風國中校長鍾宜智,也是該校第十八屆的畢業生。他回憶就學時最感困擾的,就是遇到雨季或颱風天,教室淹水的高度有時超過小腿肚,在一樓的學生們,甚至常常坐在水裏上課。

學校建築在填平的稻田與沼澤地上,難以避免淹水;軟弱的地層帶來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歷年沈陷量累積已超過五十公分,幾年前,當師生穿越某些一樓的樓梯間,不小心還會撞到頭;後來只好封閉一樓教室,充作儲藏空間。

走在一樓走廊,牆面歪斜龜裂,幾步就有一組紅色阻尼器支撐梁柱,令人怵目驚心。剛升九年級的學生周芷彤,形容舊教室就像隨時要塌下來,連階梯都不平均,走上去感覺像是踩在波浪一樣。

這樣的場景,讓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感到不可思議。建築物的重量不均,沈降量也並非平均,當某處較重、下陷程度也較大,從外觀就能看出高低落差的程度,更難以想像這樣的學校就位於花蓮市中心,長期未能翻新。

其實學校一直都在爭取改建經費,國風國中前任校長吳碧珠,任內八年,無時無刻不為學校擔心,特別是花蓮頻發地震,若強震發生在白天,後果難以想像;「有時候夜裏發生地震,心想如果學校倒了,就有經費幫我們改建了。」

吳碧珠無奈地說,重建款項初估超過兩億,以縣府財政及安排重建的學校順序,可能得等十年以上。

資金不足
學校重建苦無援

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推動,臺灣大量興建學校,多為「摺版屋頂教室」,開窗率大,走廊沒有柱子;這樣的設計利於建造,加上當時並未有防震的概念,有許多結構弱點,如呈現倒L型的懸臂走廊,梁柱極細,容易產生短柱效應,造成建築物底層塌陷。

另一種常見的舊學校建築,則是狹長的教室群,通常僅有一至兩層樓高,外觀貼滿白色長方形磁磚;建築設計與前者大同小異,僅是柱子增多,但鋼筋強度仍未加強,有時還會將鋼筋末端留在牆外,方便日後銜接使用。

會採用這種建築,多是因為資金不足,方便日後加蓋;最底層的教室往往最老舊,成為「老背少」建築。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西部斷層帶沿線學校幾乎無一倖免,全臺數百間學校當場倒塌或成危樓;由於東部震度較弱,所以許多老背少教室至今仍繼續使用。

臺東縣復興國小校長林鴻祥就指出,學校陸續申請經費加蓋,分為三期進行建設,最老舊的教室超過五十年,更不是鋼筋混凝土一體成形的建築。

花蓮縣玉里國中總務主任張長壽,也指出過去校內曾有老背少校舍,被地震震到上下錯開,變成危樓。

老舊校舍耐震力不足,從地方到中央都非常清楚;如何把握有限的經費進行改造,著實讓各方傷透腦筋。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祕書林明輝指出,政府部門在九二一地震後進行全臺校舍總體檢,補強耐震力不足的校舍,八年來投入四百七十億新臺幣,但杯水車薪,無法滿足所有學校。

光是花蓮縣內的一百二十五所國中、小學,被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議重建或補強的校舍建物,即有兩百多棟。

透過擴柱、鋼筋混凝土翼牆、剪力牆等方式補強,比起重建學校,僅須花費約十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與金錢,但仍有學校無法因此達到規定的耐震係數,僅能排隊等候重建,少說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才能如願。

慈濟伸援
減災工程啟動

證嚴上人不捨臺灣子弟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學習,自二○一四年起進行「減災希望工程」,與各縣市政府合作,分別在屏東、高雄、臺東、花蓮、苗栗等地,進行二十六所學校援建;這是慈濟基金會繼「九二一希望工程」後,最大的校園援建計畫。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說明,臺灣容易受到地震、風災、水災影響,減災工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不要等到災害發生才來救災,而是防範於未然。

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表示,慈濟進行減災工程時,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是上人的態度始終堅定。顏博文說:「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讓孩子有安全學習的環境,十分重要。」

「安全、環保、機能、人文」,是慈濟建設的四大原則,而這次重建的項目是學校、目的是災害預防,特別注重防震的能力。慈濟基金會營建處組長胡勝勇說明:「政府規定一般建築的安全係數是一,但慈濟針對援建學校要求的安全係數是一點二;如果附近有斷層帶,在建築強度上還會再提升。」

每間學校以綠建築規畫,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用來灌溉與清洗廁所,並考量通風與日照來設計建物。

以花蓮縣玉里國中多功能活動中心為例,建築師黃建興指出,學校鄰近鐵路,噪音一直是個困擾,於是轉移體育館的方向,讓舞臺側面可以屏蔽噪音也能擋強風;而南北向大面積開窗,屋頂也設計天窗,利用熱對流的方式加速散熱,就算不裝冷氣也不會感到悶熱。

除了要求硬體品質,慈濟基金會還有一批專業的建築委員作為無給職顧問,每月走訪學校,確保施工內容與設計圖相符,並協助解決施工期間遭遇的難題。

資深建築委員王明德,從三十三年前花蓮慈濟醫院建設時,即義務提供專業意見。「愈高的地方就愈容易輕忽,所以我們會登高檢查工程品質。」儘管年事已高,身體依舊硬朗,他不時穿梭工地,與拿著設計圖的營建處同仁到處爬上爬下,確保每項細節都有符合慈濟的施工標準。

王明德笑說:「自己公司的工地,反而還比較少去看,畢竟已交給孩子跟員工;而慈濟的建築每個都去看,這分自費自假的建築委員工作,比較像是正職。」

慈濟的建築委員們,都像王明德一樣,是很有愛心的實業家,把這分志業看得比事業來得重。協助減災工程品管的十多位建築委員,有人是音響專業,看到音樂廳完工卻沒有設備,學校還要等到隔年申請預算後才能發包,就自掏腰包添購。

也有建築委員經營布幕公司,看到學校有需要,現場丈量尺寸送來;或有一些學校重建後非常漂亮,操場卻破舊不堪,幾個委員立刻合資協助重整,讓整間學校煥然一新。

夢想起飛
偏鄉子弟發揮潛能

減災工程所援助的學校,多位於偏鄉,除了興建一般教室,也會針對學校重點發展而建設。

如臺東縣知本國中,是臺灣舉重選手的搖籃,很難想像學生之前練習的空間及宿舍,都是利用近五十年歷史的舊教室改建。慈濟基金會援建舉重練習空間,學校將它取名為「夢翔館」──期盼孩子在更好的環境下練習,朝著夢想前進。

今年夏天啟用的夢翔館,有舒適的宿舍、完善的重訓室及舉重地板,如今也成為縣內舉重比賽的舉辦場地。

而花蓮縣化仁國中成立十八年來,師生們一直期盼能有遮風擋雨的運動空間及集會場地。其實學校原本規畫了相關空間,但施工前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預算被緊急徵調使用,那處空地只能放任雜草叢生。

擔任原住民舞蹈隊教練的吳德煥,是阿美族部落頭目,他分享:「早期沒有室內空間,學生們練習都很辛苦,人家還不相信這樣能拿全國第一名!」

校舍啟用典禮前連續下雨,學生忙著排練表演,吳德煥說:「要是沒有場館,還真不曉得怎麼練習,很感謝慈濟的伸援。」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表示,樂見孩子們在不同領域中發揮潛能;他說明,慈濟援建學校,是從三個角度出發:一是學校的硬體需求,二是學生的多元發展,三是人才培育。因此進一步推動「新芽2.0」獎助學金計畫,除了延續清寒助學、新芽獎助外,也獎助未來就讀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的學生發展潛能。

施工期間,慈濟盡量保留樹木,除了愛惜自然,另一個原因是與教育息息相關,蔡炳坤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會成為孩子未來的記憶點滴。」他強調:「『人文校園,讓愛延續』,是我們對各校最大的祝福。教育孩子的責任,還是得靠師長的努力;期待學校能夠適性揚才,在提升學業表現的同時,更要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

學校再次乘載了孩子們的夢想,而慈濟盼望種下愛的種子,孩子們能將善與愛延續,為社會盡一分力量,幫助需要的人。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梁次震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11270063-1.aspx?utm

圓大學同窗天文夢 台大次震宇宙館落成

發稿時間:2017/11/27 11:19
最新更新:2017/11/27 12:38
字級: 字級縮小字級放大

台灣大學27日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06年11月27日台灣大學27日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06年11月27日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7日電)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力挺大學同窗陳丕燊,於民國96年捐新台幣2億元,成立梁次震宇宙學中心,101年再捐8億元,包括興建次震宇宙館,盼一圓兩人大學的天文夢。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次震宇宙館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前總統馬英九、廣達電腦副董事長梁次震、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等人出席。

台大代理校長郭大維指出,台大校友梁次震於96年捐贈2億元,成立「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並促使大學好友陳丕燊從美國史丹福大學返台任教,並主持該中心,而梁次震再於101年捐贈8億元,包括興建一棟3200坪的「次震宇宙館」,使梁次震中心得以永續運作,也一圓兩人大學的天文夢。

梁次震表示,10年前陳丕燊在當時校長李嗣涔和物理系教師支持下,放棄美國教職,返台推動宇宙學中心,而他僅是貢獻棉薄之力,5年前他和陳丕燊商量,邀姚仁喜設計宇宙館,雖然土地跟量體不算很大,但造型簡單、設計突出、材料施工堅固,他也期許宇宙學中心能不斷發展。

馬英九表示,陳丕燊和梁次震在大學時醉心天文學,還自製望遠鏡來觀測天象,而梁次震年輕時的天文夢還沒有醒,因此支持好友陳丕燊繼續完成天文夢,他也希望未來宇宙學中心能創造更多精彩的研究成果,讓世界能夠看見台灣。
zoom in台灣大學27日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表示,希望吸引國際大師加入陣容,引領學子在宇宙館探索宇宙真理,為人類做出貢獻。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06年11月27日台灣大學27日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表示,希望吸引國際大師加入陣容,引領學子在宇宙館探索宇宙真理,為人類做出貢獻。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06年11月27日
另外,馬英九提到,梁次震不只支持宇宙學研究,也是一位慈善家,當年台灣發生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平醫院傳出院內感染,梁次震前來拜訪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他,表明要捐1億元,詢問後才得知梁次震的太太曾得重病,卻被大醫院拒收,後來是和平醫院收治,梁次震感恩圖報,希望回饋和平醫院。

陳丕燊表示,梁次震中心成立已10年,感謝老同學梁次震的支持,讓梁次震中心能夠永續運作,同時也感謝一路上師長、同學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在梁次震中心的第二個10年,他希望吸引國際大師加入陣容,引領學子在宇宙館探索宇宙真理,為人類做出貢獻。1061127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中國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出台一年德國NGO日子不好過



管理法出台一年德國NGO日子不好過

中國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實施近一年來,德國的一些NGO感到在中國的工作越來越困難。而大多數非政府組織都還未能按規定註冊登記。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新社週五發自北京的消息,在中國通過加強對外國非政府組織法規近一年來,這些組織在中國的相關合作也處於停滯狀態。德國大使館對"註冊進展遲緩感到不滿",該法規使德國與中國在高校領域的合作受到嚴重阻礙。
根據中國方面的估計,95%的外國在華非政府組織還沒有登記註冊,總數達7000多個,技術上來講是非法的。正式登記在案的外國非政府組織只有242個。如果沒有正式登記註冊會帶來很多麻煩,例如不能僱用新工作人員,還出現過銀行帳戶被封等情況。
不僅註冊過程會受到官僚手續拖拉的影響,即便是已經註冊過的非政府組織,如德國的一些基金會分支機構,在工作開展上仍然受到明顯的限制。很多機構抱怨"有些地方的情況非常混亂,目前研究與學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受到明顯影響"。
隨著《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於今年1月1日生效,中國政治層希望以此來限制那些不受歡迎的外國非政府組織的在華活動。新法規要求外國非政府組織選擇中國合作夥伴重新登記,來實現更加嚴格的控制。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Irving Family’s $700 Million Bequest to Columbia





The Irvings’ philanthropy will be felt across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cancer genomics, immunology, computational biology, path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EWS.COLUMBIA.EDU


A historic, $700 million bequest from Florence Irving and her late husband Herbert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research and clinical care.
The Irvings' extraordinary philanthropy will be felt across a wide range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cluding cancer genomics, immunology, computational biology, path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lorence Irving and her late husband, Herbert Irving, have given $700 million to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and 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 to dramatically advanc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ogram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heir donation builds on three decades of support for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nd the Herbert Irving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音樂奧林匹斯”(Musical Olympus)慈善基金慈善家伊琳娜 (Irina Nikitina): 音樂慈善的目標是什麼?“是教育”。

與FT共進下午茶:音樂慈善家伊琳娜

精英的意思或許就是你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圈子。俄羅斯前鋼琴家伊琳娜從那個圈子裡走來,如今已做了21年的音樂慈善。
十月燦爛的烈日下,愛琴海岸邊吹來碧藍色的風。我站在羅德中世紀城堡門口,看見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他坐在地上,奮力地彈著希臘布祖基琴(Bouzouki)大聲歌唱。我上前去,在他身邊的盒子裡丟了一歐元,起身時想起下午恰好約了致力於音樂慈善事業的伊琳娜一起喝茶。
據俄羅斯版《Vogue》雜誌一篇文章的記載,就在女兒舉辦意大利婚禮的前幾天,伊琳娜•尼基蒂娜(Irina Nikitina)還有時間去了趟聖彼得堡。“一般來說,幾乎不可能抓到她。”伊琳娜同時生活在莫斯科、柏林、盧塞恩和紐約。好在每年探討全球化議題的羅德論壇(Rhodes Forum)是她必參加的活動,15年來從未缺席。她喜歡今年“人性的挑戰”這場主題。
蘇聯時代的教育令伊琳娜受益匪淺,生在精英家庭的她,得到了全方位的文化熏陶。伊琳娜的父親是俄羅斯著名大提琴家阿納托利(Anatoly Nikitin),剛剛於6個月前離世。她的母親是一名科學家。對於自己4歲就開始學鋼琴,伊琳娜說,“你必須獲得指尖上的那種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
伊琳娜從小上精英學校,作為小孩子就認識到自己必須努力付出,像大人們一樣取得成功。她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早在17歲時就已經成為一名鋼琴家,從巴黎、日內瓦等地的比賽中拿回大獎。境外的投資人也對她密切關注。

然而,1995年的一次潛水意外,偏偏讓伊琳娜的手指受了重傷。這麼快爬到人生得意最高處,卻失業了。“看到滿是觀眾的音樂會殿堂,可觀眾期待的不再是你的演出。”她說。之後的人生,一下子全然換了路徑。此時你才會感到人生漫長,有機會切換不同的模式。
那次意外後的第二年,伊琳娜在聖彼得堡成立了“音樂奧林匹斯”(Musical Olympus)慈善基金。“那些在音樂道路上手舉奧林匹克聖火的人,他們需要幫助。”她說道。如今,做了21年音樂慈善的伊琳娜眼角已經藏不住皺紋。我們坐在喜來登酒店大堂的一角,隨便端了兩杯紅茶,就著她的故事一起喝下。
“我每年舉辦音樂節,還有紐約、德國、新加坡和中國合作夥伴的音樂會活動。迄今為止,我們資助了約500名音樂家參與音樂節,這不是比賽。遴選範圍不受國籍、宗教、居住地等條件限制,其實他們已經從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我想做的只是進一步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不管你是歌唱家、指揮家、提琴家、打擊樂器樂手,還是鋼琴家。”
最近幾年,有三位來自中國的音樂家接受過這個基金會的讚助,分別是林大葉(指揮家)、李昊冉(指揮家)和李鰲(男低音歌唱家)。在伊琳娜眼中,自己就是搭個平台,把出色的藝術家聚在一起演出,正如“音樂奧林匹斯”這個名字的含義所指——奧利匹斯山是希臘諸神居住地,她資助的對象屬於本身已經在音樂領域贏得類似奧林匹克競賽的選手。“比如,要在希臘這里奪得瑪麗亞•卡拉斯大獎賽(International Maria Callas Grand Prix)的冠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97年左右,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不是太好,當時主要由瑞士人來熱心資助青少年音樂家。後來,隨著國內經濟逐漸好轉,俄羅斯支持音樂慈善的人才多了起來。不過,這並沒有給創業初期的伊琳娜帶來太多困難,生在精英圈子的她依然星光閃耀,身邊的朋友幾乎沒有人對她說不。
她說:“你需要很多朋友,大量人脈,和懂行的朋友一起來推動這項事業,因為古典音樂同古典藝術一樣,需要慈善的力量。”
伊琳娜的一位鄰居,碰巧是原聖彼得堡市市長、後蘇聯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導師索布查克(Anatoly Sobchak),而且極度熱愛藝術,對“音樂奧林匹斯”基金會的成立給予了幫助。
在伊琳娜眼中,索布查克是如此熱愛音樂,從第一屆“奧林匹斯音樂節”起,他就手捧大束鮮花上台獻給演奏者。“他保護知識自由,希望這裡(聖彼得堡)能成為一座偉大的歐洲城市。他屬於那種超越自己時代的人,看得太遠。”伊琳娜這樣評價道。
可就在基金會成立後的一年,索布查克在改選中敗給了自己的副手,還被抨擊為他大舉支持藝術有涉嫌貪腐的嫌疑。
對此,伊琳娜回憶說,“我並不參與政治,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一點。其次,任何貪腐指控必須要有法院認定才算數。我並不常年生活在俄羅斯。我跟他也談不上是朋友,但當年對於他的落選,我是感到有點兒遺憾。”
高雅藝術往往被被視作一個國家的名片,受到政客支持就很自然。但藝術創作的活力與強勢政府管制之間,並不直接相關。伊琳娜表示,在那些紛亂的蕭條年代,既有蕭斯塔高維奇(Shostakovich)用奏鳴曲撫慰民眾的內心,讓人停下腳步來思考;也有繼承了古典鋼琴藝術傳統的普羅科菲耶夫( Serger Prokofiev),用將鋼琴作為打擊樂器的創新手法,創作經典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目前,這個基金會已經能自我良性運轉了。最初時籌資的工作很重要,但現在已經變得容易多了,像聖彼得堡會有一些固定的資助者,俄羅斯文化部也有專項支持。除了主要的業務——音樂節以外,這個基金會也有開設像音樂治療和音樂教育之類的項目。
“我做的是藝術,不是商業,因為做藝術永遠不可能等同於做商業。”伊琳娜強調。她在每年6月組織全世界有較高修養、良好品味、高水平的音樂家到聖彼得堡演出一周,同時給予市民補貼吸引他們來觀看。
伊琳娜是一個追求純粹的人,但她認為金錢也是有道德的,不過那是商業人士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我問她,你做音樂慈善的目標是什麼?她脫口而出,“是教育”。
“不是說音樂方面的教育,而是通識教育,因為音樂家最終是要為大眾演奏的,而我認為大眾對音樂的了解仍然有限。我很喜歡日本,去過不下20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對大眾古典音樂教育的重視,可這並不是他們原本的文化藝術。在中國,也不是,但中國很尊重古典音樂。這可以成為與歐美溝通的良好工具,音樂是一種通行語言。 ”
在我們專訪前的分論壇上,伊琳娜播放了一段視頻,講述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以色列的年輕音樂家聯合奉獻了一場演出,引發人們對該地區衝突的關注和思考。
除了鋼琴家和“音樂奧林匹斯”的創辦者,伊琳娜近兩年又增加了一個身份——在俄羅斯文化頻道主持一檔名為《謎》(Enigma)的電視節目,幫助大眾發現真正熱愛音樂的人。
她又忍不住再次談到慈善與金錢的關係。她說,“三大男高音演唱會這樣的活動,人們一定都認為他們每個人賺了好多錢,但你知道嗎?第一場演唱會,就是用於卡雷拉斯基金會(Jose Carreras Foundation )抗擊白血病和癌症的慈善活動。”
音樂可以為慈善服務,也可以為很多其他目的服務,比如統治,近些年中國就曾一次次掀起紅歌熱。伊琳娜表示,音樂本身就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最直觀的例證就是國歌,可以用來團結一致。
“有些事甚至更瘋狂。”她舉例說,“以色列接受進口德國車等等各種東西,唯獨不接受瓦格納(Richard Wagner)的音樂,就因為希特勒很喜歡。可是,瓦格納在希特勒出生前就去世了啊。”
至於音樂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伊琳娜的回答留給我極深印象。她解釋說,音樂的作用只是讓你打開心扉,坦誠面對自己。換言之,音樂是這樣一種東西,它讓你感受到自己是人,有人類的感覺。
貌似現在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寫歌和作曲了,但我想,如果同伊琳娜一樣去定義的話,AI只能是一種新型樂器,甚至連樂器都不能取代。“技術上來說,音樂是有色彩的。”她接道。
我看她的茶也早喝乾了,就趕忙問她今後的人生什麼打算。
她說:“我希望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彈性與創造力。”隨著狡黠一笑,“在這個問題上,你可沒法那麼快抓到我。”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聯繫郵箱michael.lin@ftchinese.com)